文/宋建龍
我從小生長在幸福美滿的家庭,父親是位醫生,母親是家庭主婦,我的生活沒有任何缺乏。小二那年,我們舉家移民加拿大,在加拿大的四年中,我交了許多好朋友,度過愉快的童年。小六的夏天,因父親的決定,全家回台灣嘉義定居。
回到台灣後,我很不適應台灣的讀書環境,但仍然努力讀書,也順利考上一所不錯的私立中學,但我內心卻充滿消極悲觀。從小到大,身旁的親人、老師總是會說我是個聰明的孩子,然而國中時期的我成績卻很差,往往是班上吊車尾的。雖然知道讀書很重要、考試很重要,攸關到未來的高中、大學,甚至是出社會後的工作,但我就是沒有讀書的動力,心裡總是充滿「這一切有何價值」的疑問──賺錢、買房子、過好生活、滿足人對我的期待,然後呢?我究竟為什麼活著?我又要為什麼而活?
愛的源頭
回想起來,耶穌早在那時就不住地在我的心門外叩門了。升高二的暑假,我到中國廣州當地的育幼院做服務,那次的服務並沒有讓我找到人生的目標與方向,但透過帶隊的基督徒老師,讓我認識到這世界上有一位上帝,並且上帝就是愛。只是當時的我認為自己並不需要這位上帝。高二的寒假,在上帝巧妙的安排下,我與父親一同參加教會到大陸內地幫助病人的服務,過程中,我看見一群基督徒醫師,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竟然每年願意放下自己難得的過年假期,到偏遠的地方來幫助一群陌生人。我開始好奇,究竟是怎麼樣的一份愛,在背後推動著他們?高中畢業的那年暑假,我參加了學校到緬甸的服務隊,雖說是服務隊,但我深深覺得自己才是被服務的人。當地居民在經濟上落後台灣15年,但他們仍然樂意的、歡喜快樂的給予。一位當地年齡與我相仿的同學告訴我一句聖經的經文:「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
我發現基督徒生命生活的動力以及愛的源頭,都是這一位上帝。於是,我便下定決心在大學時,要好好來認識祂。升上大學後,在高中學長的邀請下,我來到教會並且穩定聚會直到現在。在大學的四年當中,我原本有機會擔任系上球隊的隊長、營會的營長、系學會的活動組組長,但更多認識上帝之後,我發現人活著不只是為了要得到很多豐功偉業、很多的頭銜,讓人感覺我們很厲害;而是上帝愛我們,並且祂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預備了一個完美的計畫,要拯救我們脫離罪惡,使我們在永恆中能與祂一同作王。感謝上帝,在大學的四年當中,上帝幫助我更多地認識祂,並且使用我在許多大小事上都能夠服事祂。
付出不是失去,而是得著
當我選擇起來服事祂的時候,祂也格外憐憫看顧我的家人。過去我一直很擔心我的家人,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傳福音,然而上帝的大手不住地在我家庭中動奇妙的工。我父親是一位神經科的權威醫生,上帝卻透過一場重病、一個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神經性疾病,讓父親看見人原來是如此的渺小。在牧長的探訪、弟兄姊妹的禱告中,父親認識了耶穌並接受了洗禮,而上帝也讓我二哥認識了基督徒的朋友,使在北京的他進入教會,之後他也接受了洗禮,並持續認識上帝直到如今。去年大學畢業後,上帝也讓我在當兵的事上經歷祂奇妙的預備。我原本以為當兵這一年勢必要離開教會的服事,然而上帝卻讓我能夠當替代役,並且在分發的考試中拿下第一名,使我能優先選擇留在台北,一個離教會只要25分鐘車程的地方服役。
「如經上所記: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聖經.哥林多前書2章9節》感謝上帝,只要我們專一信靠祂、愛祂,祂必為我們預備超乎想像的恩典與祝福。過去,我並不知道我活著是為了什麼,但因著上帝,我知道我的人生只要單單為祂而活;因著上帝愛我,我願意選擇去幫助人;因著上帝愛我,使我更樂意去愛人。感謝愛我的上帝,讓我找到生命最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photo credit: jonycunha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