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無限】天上的父親
清晨7:01
高雄大爆炸之危機處理
清晨7:00
簡易3招 預防腦中風
清晨7:00
文/陳龍 (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神經科醫師)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調查,台灣每年有 12,000 人死於中風,相當於一天有 30 人因中風死亡,是「成人殘障」第一要因。腦中風是 101 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65 歲以上老年人的腦中風死亡率更高達 21.7 %。雖然醫療技術不斷在進步,但中風後也只有約 15% 的病患可以完全恢復。
腦中風分類
腦中風主要分兩大種類:
一、「阻塞性中風」又稱缺血性腦中風,是腦部的血管阻塞。
二、「出血性中風」則是因動脈硬化或高血壓造成動脈破裂。
兩者都會引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腦部功能失調。
腦血管塞住了怎麼辨?
目前,臨床上證實,發病三小時內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rt-PA) ,有 6% 腦出血風險,但有 34% 病患三個月後之神經功能有顯著進步;發病三小時以上六小時以內,若醫院有執行動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能力,則建議使用動脈注射血栓溶解或再灌流治療。
動脈狹窄與腦中風
根據國外研究統計,所有缺血性腦中風約有四分之一是頸動脈嚴重狹窄所導致。因為頸動脈嚴重狹窄而發生中風,台灣腦中風登錄中也顯示 28% 的缺血性腦中風個案是因為頸動脈或顱內血管狹窄所引起。這些患者中有 30-40% 在四年內可能會因中風而死亡。只要發現頸動脈狹窄達血管直徑的 60%,就需要考慮作積極的治療以預防中風的發生。而顱內血狹窄導致的中風在東方人高達 40% 以上,有症狀的顱內血狹窄達 50% 以上須考慮積極的治療。
頸動脈及經顱血管超音波檢查,可以輕鬆地看出血管狹窄及血流改變狀況。然而最正確的診斷工具是血管攝影檢查,但缺點是較具侵犯性。傳統的藥物治療方法,不能根除血管狹窄的問題。外科以手術的方式,即頸動脈內脈切除術,或顱內、外血管繞道。手術必須接受全身麻醉,較具侵犯性,並非所有病患均適合。最新的治療方式是支架置放術,治療成功率可高達 90% 以上。醫師會針對個人病情為個案建議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中風的症狀
中風的症狀是依其類型及腦部發生病變的位置及其損害程度而定,而有不同的病徵。常見的病徵有:局部肢體感覺麻木或無力(尤其是單一邊臉、單邊肢體或身軀)、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能力、暈眩、言語不清、流口水、吞嚥困難、嘴歪、視野範圍減小、眼睛肌肉失調、出現雙重影像、神智不清、昏迷、智力退化(病人的方向感、判斷力、思考力、理解力及計算能力皆會有不同程度的障礙)。
其他症狀還有突發性的劇烈頭痛、嘔吐 … 等。嚴重者 (如腦內大量出血)會迅速死亡 。若有以上之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統計指出,約有 80% 的患者,在發生明顯的腦中風之前,會有一些暫時性的神經障礙。
而中風的發作時間從數秒至十二小時不等,而後自行消失,很少會超過二十四小時,這是一個警告性的中風前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中風的自我檢查
「辛辛那提中風指標」(The 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Scale)是一項簡單的中風自我檢查方法,只須三個步驟,ニ分鐘就可評估是否中風,其敏感度大於 95%,專一性達 100%。
1. 顏面下垂(請病患露牙齒或笑)
□正常 □不正常
※ 檢查結果:
正常:兩頰均衡移動;不正常:一邊臉部動得不如對側好。
2. 手臂垂落(叫病患閉眼伸出雙臂10秒鐘)
□正常 □不正常
※ 檢查結果:
正常:雙臂均衡移動或完全不動;不正常:一邊手臂垂落不對稱。
3. 語言異常(叫病患說一句話,例如「股市上萬點、台灣走出去」)
□正常 □不正常
※ 檢查結果:
正常:咬字正確;不正常:口吃、用字不對或無法說話。
預防中風小撇步
預防腦中風必須由個人生活習慣開始,三高控制、體重控制、適應的運動、戒菸、注意壓力調適。若突然有任何不適,立刻到急診就醫,不要錯過黃金三小時。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