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話不綿綿


文/莫非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曾看過奧黛莉赫本的一部電影裡面有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

「什麼樣的男女,在餐館中同坐卻不交談一語?」

「結了婚的夫婦!」

沒錯!結了婚的夫婦。

還記得我們初識時,有講不完的情話。約會時嘰嘰咕咕,回家後還意猶未盡忙著打電話,往往一打數個鐘頭至凌晨,電話線都快給熱情燒斷了還捨不得掛斷。

那時的我,被愛情薰得樂陶陶,深覺自己終於找到了大部份女孩的夢中人,一個可以和自己「談得來」的白馬王子,和這樣的人結婚該有多幸福啊!二十四小時和自己的「知心」生活在一起,可以有談不完的天,說不完的地,日日交換我們思想上、性靈上的心得和透識。

誰曉得一結了婚,我這生命中的「知心」溫柔體貼依舊,卻忽然收了金口,好像和世上大部份已婚男子商量好了默契似的,開始「言簡意賅」起來。

「要」、「不要」、「是」、「不是」,以及「好吃」和「漂亮」,是他講最多的字。那後面兩句還是經我無數次的傷心、嘆氣、詢問、催逼,才由他嘴裡給「挖」出來的話。

漸漸地,我開始有了一點心得︰男人對女人的談情說愛,婚前便已講完了八、九成。那剩下的一、二成,便像房屋貸款一樣,分幾十年付清,愈攤愈薄,也愈來愈沒話說。


終於一次團契裡「交友婚姻」的座談會,點燃了我埋伏日久的炸彈。

那一個晚上,主持人抽樣調查我們這幾對夫婦每天可以溝通的時間。結果是沒小孩的夫婦是「幾個小時」,一個小孩的夫婦是「半個鐘頭」,兩個小孩的夫婦「十五分鐘」。會後一位單身女孩跑來對我說︰「看你們平常那麼叫人羡慕,怎麼每天才說那麼短時間的話?好讓人對婚姻失望哦!」

不料我「那一半」在旁邊聽到了,又「人來活」的興致沖沖地插進口說︰「十五分鐘怎麼會嫌短?我覺得十五分鐘還太多呢!」

我無言地望他一眼,心中的傷害很深、很深。一回家便拉下了臉好好算總帳。

「唉呀!我是開玩笑的啦!妳連開玩笑也聽不出來麼?我一定要去找主持人和她說,你們這種座談會殺傷力很強喲!」他一派無辜地辯解。

又是開玩笑!將來我上天堂,一定要問上帝我最想問的問題︰「您所造的男人為何總是這樣惹氣?好話不多,笑話卻連篇?」

「可是,我們現在只有一個孩子,你和我每天也沒有講上十五分鐘的話啊!」這次,我是打定了主意問清楚。

「都是老夫老妻的了,那有那麼多的話好講?」

「怎麼沒話講?你難道不想多了解我,多認識我一點嗎?」我指著心口問。

「認識?婚前不是花了很多工夫在認識上?我們不是把我們的背景、思想都交代得很清楚了嗎?還有什麼好認識的呢?」

他這句話只可能作兩種解釋︰要不便是他已失去了認識我的興趣,要不便是他認為我這個人是釘死的標本,恆久不變。兩種解釋都讓我火冒三丈。

「我是女人,我有權利『善變』!你是我丈夫,你應該了解我的千變萬化!」

「唉!那是鬧情緒,有什麼好了解的!」

一句「鬧情緒」,清清爽爽地扼殺了我自以為詭譎變化的神秘魅力。

「那──分享感受,總不為過吧!」為他難得的有「溝通的意願」,我願耐心地疏導一番。

「分享感受?也得選一下時間啊!」這老兄的不領情,又讓我毛躁了。

「撿什麼時候?你剛下班時不能談話,說是累,吃晚飯時又不能談,說是『要專心』,和你講話難道得預約?」

「吃飯本來便是一件『嚴肅』的事嘛!不專心怎麼成?」他臉上泛起了想到食物的那種滿足笑容,「況且,聽話和說話對我來說,是很費勁的事──」

「費什麼勁?我再累再忙都可以傾聽你要說的話!」自己說得都覺得有些偉大。

「那是因為我想說話的時候不多啊!」怎麼「理」字又站在他那邊?

「真的,你說話的時候,我是很用心的在聽的呀!」說得有些認真了。

「用心聽?那為什麼一副愁眉苦臉,老久都吭不出一聲來?」

「明明是聽得發呆嘛!要不怎不答應一下呢?」他強辯。

「那是因為你訴苦,我總覺得應義不容辭地為妳找解決的辦法,正在那苦思找答案呢!」
我有些訝然!

「誰要你給答案了?」

「那妳為什麼要說?」他比我更訝異。

「分享啊!女人需要和人傾吐她的感覺,她的情感啊!」唉!說話本來不怎麼費勁的我,這會兒也累了。

「那──我聽就好了,更沒有什麼好講的囉?」

「不對!你要說︰『我了解』,那會讓我很舒服,覺得你真正了解我了!」

「這?──我想──我了解!」

孺子總算可教。

經過這次有「建設性」的溝通,我們終於摸索出來一種溝通的方式。既然他下班時不能談,吃晚飯時不能談,我們便飯後散步時談。若因有事不能散步,我們便晚上「枕邊細語」時溝通。

那情景常是這樣的︰我一邊嘰嘰咕咕我小女人的感受和心情,他一邊點頭微笑地說︰「阿門!我了解!」直到他不小心睡著了,又神智不清地被我搖醒,我便宣稱「Touch down一次!」這樣地連續touch down三次,我便親他的額頭,對他沉睡中的臉道晚安。

若說這種溝通是妻子虐待丈夫,或是品質貧瘠的溝通有等於無,也說不上。這是我們之間互相體貼的一種方式,我們──樂在其中。


photo credit: Jeff Weston via photopin cc

本文引自宇宙光出版社《紅毯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