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同行(下)


文/莫非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有一次,我們瞥見苗圃盡頭處,地上躺著好幾段由電線桿砍斷成的木頭樁,正好最近觀摩了一大堆心得正想應用,兩人便在那商量,若是咱家後院能放些圓滾滾的木頭,不知能為庭院增加多少原始的風味呢!

第二天行到原處,發現木頭仍好端端躺在那。兩人當下便下了結論。這木頭是沒人要的,放在這也糟蹋了,搬回家吧!

一旦要付諸實行,方發現這些木頭死重,抱都抱不起來,但咱們多少也唸過點書,動腦筋是會的,於是便決定用「滾」的,夠科學吧,於是兩人便一前一後,手腕並用的在那踢著、滾著。

就在那忙得熱活的時候,我腦裡閃過一絲熟悉的感覺。這鏡頭在那看過?忽然靈光一動,我回頭喊:「「你知道由垃圾堆中撿寶貝是有典故的喔!三毛便常幹這事呢!」他對我露齒一笑,兩人滾得更來勁兒。連身後兇神似的喊聲都沒聽到。

到被人抓賊似地喊住時,我們倆簡直不可置信地望著這不知打哪冒出來的漢子,一身汗衫都罩不住的橫肉,喘得看不出是因追得喘,還是怒得噴煙,因茫然又有些莫名,我自作聰明寬大地說:「不要急,那裡地上還有很多,一家一半好不好?」

「一家一半?這些都是我的!是我放在地上擋路的!瞧!我家便住在那!」

果然,苗圃後面是有間用薄板撘成的住屋。這下可好,青紅皂白難分,儘管我們一路臉紅地把木頭滾回去,且再三強調我們不是慣賊,是誤會。一步步離開時,還是感覺得到背後那對懷疑、警覺的眼睛在盯著。

那天學到的功課是︰若沒三毛的那份聰明,路上寶貝還是不要撿!

還有一次夏季近末了,飯後我忽然很想很想吃那夏季最後一次的西瓜。大概因為是「最後一個」,所以有些不平凡的意義,他便吆喝一聲︰「好!咱們用『走』的去買。」

在美國,所有的超級巿場都不在住宅區內,走路上巿場的確很新鮮,但和西瓜朝聖禮也挺相稱,兩人便興奮地開始征服道路。

一路繞過車道、林子和路橋,說說笑笑走得虎虎生風。巿場倒也沒走多久便已在望。卻未料走到時店已要打烊了,在門口便被擋了駕。兩人心有未甘,站在門口苦苦哀求,鬧到經理都被請到門口。他好玩地望著我們這兩個活寶,終於一揮手叫人抬了個西瓜來,因收銀機全結過帳,便連錢都不收,便送我們上路了。那一刻,我真覺得人間還是挺溫暖,挺有人情味兒的。

但回去的路上,我們可真開始體會到這是「人情味」的份量了。一個西瓜不比一加侖水。看老爺一會兒把西瓜抱在臂下,一會兒又扛在肩上,好像找不到一個方便走路的姿態,況且又是在黑暗裡,一臉高一臉低地,做太太的我有些不忍了,於是我開始說說唱唱給他打氣︰「耶和華的喜樂是我的力量……」

邊唱邊走還得邊避車。路窄又黑,每逢有車迎面而來時,兩人便得捧個西瓜背著路站,身後還要忍受那抓囚犯似的探照車燈從頭到腳掃過。此時,若有人「停車暫借問」,咱們已打定主意一定異口同聲說「我們是日本人」了。

那夜真是路愈走愈長,「球」愈抱愈重。好似走到長夜將盡的感覺時,才望見那透出暖光,屬於我們的那一棟小屋,吃著這一輩子從來沒有那麼好吃的一個西瓜。

攜手同行久了,我發現走在身邊的人,比在飯桌上或其他時候更能鬆活他的舌頭,和我談他心底的一些感覺和想法。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在家裡很少夫妻倆能講段話是不被打斷的。唯有散步時,大人小孩各取所需。孩子為路上的石頭、花草或貓狗,已吸引去了全部的注意力,大人更能專注地講、投入地聽,是集合運動、溝通與全家團聚的寶貝時光,也是現代人所謂「高品質」的家庭生活吧!

當然,散步只是我們日行又小型的同行。倆人還愛上了美國人流行的Hiking,(一種徒步的旅遊方式),那上山、下海,走的範圍便更廣,看的風景也更多變化了。

記得多年前一次在加州的死谷中,面對風化成的沙丘,兩人約好一口氣跑上丘頂見面。等到氣喘噓噓來到丘頂時,回頭一看,嵌印在沙中的,一大一小,迤邐而上的兩排腳印,是那麼的一步一隨,亦步亦趨。

心中一下深深地被牽動。

這正是我們一路行來的寫照啊!攜手同行,跋涉千里,共覽人間美景,又共度人生風暴。
幸運地是,兩對腳印只有重疊,沒有分叉。

看著那大漠中的兩對渺小腳印,是那樣孤零零地糾結不清,我忽然意識到所謂的「相依為命」,原來便是這樣……

(本篇完)

 photo credit: FaceMePLS via photopin cc

本文引自宇宙光出版社《紅毯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