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恐懼的勇者~~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The King’s Speech)


文/愛觸動編輯室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並不算很久之前的電影,而且在當年(2011年)入圍奧斯卡金像獎12項提名且獲得最佳影片等4項殊榮(許多記憶中的商業大片如「阿凡達」僅入圍11項),主演國王喬治六世的柯林.佛斯也因此片得到電影界的影帝大滿貫,算是相當風光的電影,對許多影迷來說應該不陌生。近年來不時有恐怖攻擊的報導,當朝鮮半島局勢動盪之際,戰爭離我們似乎並不遠,從這部影片出發思想生活也是不錯的選擇。


面對內心極其恐懼的事物,您會嘗試挑戰幾次?電影的一開頭,就將主角約克公爵的恐懼,赤裸裸的呈現在民眾眼前。這位公爵雖為王子之尊,在眾人面前,卻連要說完五分鐘的話都極其困難,他是英王喬治五世的次子,患有嚴重的口吃。

時代的進步,逼得王室也必須進步,喬治五世曾不只一次的抱怨:「以前的國王只要遠遠的在民眾面前揮揮手就可以,現在我們得像小丑一樣什麼都要會。」喬治五世年紀不小,也必須上語言課程,學習在聖誕節時用廣播傳遞國王的祝福給民眾;而這一切,對於從小口吃的約克公爵來說,絕對是噩夢連連:國王一再要求他必須在群眾面前講話、皇室語言治療師給予的療程一點幫助都沒有、自己在麥克風前總像一個無助的孩子。

孩子,沒錯,約克公爵口吃的來源,就是從家庭與孩提時代累積的恐懼造成的。身為小王子,理應得到最好的照顧,但可想而知國王皇后不可能親手照顧孩子,他的第一個保母卻嚴重的偏心哥哥、虐待於他長達兩、三年,皇室小柏蒂(約克公爵在家人中的小名)又有X型腿,必須日日夜夜帶著護具矯正,加重了柏蒂的心理壓力;更不幸的是,他的左撇子不見容於當時的觀念,一定得改;當他出現口吃狀況時,「皇家級」的要求、醫療、嘲笑只讓他更顯窘迫。

這些深藏在柏蒂心中的痛是皇室醜聞,絕對不足以外人道,現今的研究已經證明許多口吃患者是心因性原因時,而20世紀初的約克公爵只能接受外在發音技巧上的訓練,完全治不了本。若是一般人,少說話就好,不巧他卻有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風流兄長,後世稱為「溫莎公爵」的愛德華王子,在世局動盪的二戰前夕,毅然決然地放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大英帝國」與自治領國王之位(包含英國國王、愛爾蘭國王、印度國王等),僅在位325天即宣告退位。小柏蒂--約克公爵必須擔當一國大任,毫無選擇地面對英吉利海峽對岸,正大張旗鼓宣戰的希特勒。

多麼諷刺的對比,希特勒的專長正是演講,他慷慨激昂的一席演說,使得成千上萬德國年輕人效忠於他,奮上沙場;使得多少人蒙蔽良心成為祕密警察、參與恐怖屠殺。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才不到20年,英國政府中主戰派與主和派勢力相當,且許多人對戰爭仍記憶猶新,國民需要一個偉大的精神領袖鼓舞激勵他們、奮勇迎敵,剛登基為喬治六世的柏蒂、約克公爵辦得到嗎?

電影的精采處就是這轉折的過程,在此我就不破梗了,此片很新,圖書館和出租店都可借到此片,有興趣者不妨借來親自欣賞。最後我要聊的是,我們能否有面對恐懼、迎向恐懼的勇氣?從小就怕看牙的我,連去洗個牙也常七上八下。其實想想,那些「自我製造」出的恐懼感,其實比真實的疼痛大許多,為什麼我們總讓那些莫須有的感覺,控制著自己的神經線,使自己活在不需有的害怕中呢?看完電影後,身為基督徒的我深思著這個問題。

我想起在聖經中的使徒保羅,他在在哥林多後書11章寫著:「我比他們更多受勞苦,多次下監,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保羅面對的恐懼是真實的,那些親身經歷有沒有在保羅的心中,烙下揮之不去的傷痛,使他無法繼續傳福音的聖工?這個問題的答案出現在第12章:「他(主耶穌)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受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

哇!保羅做了多麼不可能的宣告--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

這看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但保羅的經歷不是他的特權,而有許多基督徒同樣經歷過,馬偕宣教士曾遭潑糞,卻成了北台灣醫療、教育的開拓者;外籍宣教士醫師蘭大衛的妻子願意「切膚之愛」,把自己的皮膚活體捐贈給一位素昧平生的台灣嬰仔。這些跟你我一樣的常人,確認了一件事:「自己面對的困難是為了基督,所以基督耶穌便會負責到底」;然後他們便放心的把困難交給基督,與主耶穌基督一起面對、一起勝過。

不知道讀者心中最大的恐懼是什麼呢?在街頭傳福音對基督徒來說,可能有些許恐懼,然而讓我們效法保羅,下次拿起福音單張在路上發放時,一定能靠基督克服「面對人的恐懼」,面帶微笑大聲的說「耶穌愛您、這福音單張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