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經濟學


文/朱延智博士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這樣的說法很有道理,因為經濟學( Economics)就是研究,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如何透過決策,使資源作最有效率配置,而使人的欲望,達到諸般限制下的最大滿足的社會科學。有個笑話是這樣說的,某護士對醫生說:「醫生,你有沒有注意到,最近生雙胞胎的,特別多?」醫生回答說:「可能是因為現在房價太貴,單獨買不起,所以他們-起出來。」以上雖是笑話,但若真因買不起房子,而「選擇」兩個人出來,那就是一種經濟行為。如何「選擇」,就是經濟學的核心。


一、經濟學的定義
主要分析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抉擇」的科學。
1. 狹義的經濟學:以研究經濟行為的學科,主要是針對生產、分配及消費,進行研究的社會科學﹔
2. 廣義的經濟學:經濟學是透過經濟的工具,來分析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選擇的科學。研究的範圍,甚至包括對犯罪、家庭結構的探討。

二、研究經濟學目的
以效率( Efficiency)為核心,追求人欲望的滿足、資源有效配置。

三、經濟學的功能
有助於正確的經濟決策,用白話說,就是讓你的選擇不吃虧。為什麼要選擇?這主要是因為1. 資源有限: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企業家職能﹔ 2. 欲望無窮:人類與生俱來便擁有欲望,而且欲望不斷增加。在「有限資源」和「無限欲望」兩者衝突下,經濟學發揮了它的功能。

四、經濟學「四大」核心
1.資源有限﹔ 2.欲望無窮﹔ 3.資源有多種用途﹔ 4.如何選擇。在這「四大」核心中,人的主動性是關鍵,這個關鍵就是「選擇」。

五、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基本假設是最基礎的根基,根基若有誤,上面所建構的學間,就會出現問題。
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有三項:
(一)理性:人(包括廠商)會考量條件的限制,做出決策。
(二)自利:人會追求自己最大的經濟利益。「自利行為」有三個特徵:
1 .自我中心的福利(Self-centred welfare)﹔ 2.自我福利目標(Self-welfare goals)﹔ 3. 自我目標的選擇(Self-goal choice)。
(三)私利與公益調和:人按照自利心進行決策,結果卻會得到「社會最大福利」

六、基本假設的思考
完全理性假設認為人們會根據所有訊息,考慮所有複雜結果後,依據理性計算做出最佳決策。但資訊不對稱是市場結構,普遍的現象。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人不是上帝,所以如何能夠達到理性?

本文引自《圖解經濟學:最重要概念

photo credit: LendingMemo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