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三千丈

文/黃小石博士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三千煩惱絲

古人(出於佛家?)稱頭髮為「三千煩惱絲」,事實上頭髮的數目卻遠遠不止三千;若僅三千,就有得禿頭的煩惱了(不知這是不是「三千煩惱絲」的真意)。更煩惱的事,就是唯有人的頭髮(及他的鬍鬚)會長個不停,這不但給人間帶來了理髮師的職業,還產生了羅素「理髮師的悖論」(請參閱本書〈悖論篇〉)。其他動物的毛,只要長到某個程度就不再長了,所以都不必按時「理毛」[i]。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從前會理頭髮,所以頭髮才不停地長?不知道在會用工具(剪短頭髮的東西)之前,人的頭髮會不會也是不停地長的?頭髮平均每個月長1.25公分,一個活到三十歲的人,若是不剪,頭髮可以有三、四公尺長。李白說「白髮三千丈」雖是誇張,卻不無道理。
英國《每日電訊報》[ii]2010年二月報導,有位出生在越南的老人,名叫陳文海(有作譚萬海 Tran Van Hay),據他說50多年沒剪過頭髮,死時79歲,他的頭髮長達6.8米(平均每月長1.13公分),這或許就是世界上最長的頭髮了真正考察清楚的長髮紀錄是一位中國女士,謝秋萍據她說她從十三歲開始就不剪頭髮(1973年),按照吉尼斯2004年五月8日的報導,她的頭髮有5.63公尺長,是目前世界紀錄[iii]的保持者。但是她的頭髮平均每月長1.5公分,似乎太快了一些[iv]無論如何,她擁有世界女子中最長的頭髮,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同時也證明了:人的頭髮真的是一直不斷的在長,與萬物不同。

美容之道

上帝給了每個人一張臉,我們不能改變什麼[v],但是我們卻可以在自己的頭髮上大做文章,改造自己。頭髮是愛美之人的寶藏,也是人的(虛)榮耀。對於美人的形容,常是不離美髮的敘述:古人說:「臉似櫻桃,鬢若堆鴉,眉橫丹鳳[vi]、「雲鬢花顏金步搖[vii]等等的例子,連《聖經》都用這種筆法:「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你的眼在帕子內好像鴿子眼。你的頭髮如同山羊群、臥在基列山旁。[viii]」描述的方法不同,內容卻是一致的。《聖經》中有位出名的美男子,他是大衛王的第三個兒子押沙龍,他的頭髮又多又濃,每年剪一次頭髮可達兩公斤多[ix]
反過來說,人老了的形容,也常是從頭髮下手,所以才有宋人蔣捷[x]「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xi]也。」的感慨;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與李白的「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名句,大有異曲同工之妙。老,總好像是先從頭髮上偷偷地溜進來的。
也許這就是為甚麼佛教出家人先得把頭髮剃掉,代表要除去愛美與驕傲的心,以示遠離愛取。但是上帝是位「唯美」的造物者(請參閱本書〈美與物理篇〉),中國人的孝道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不好隨便把頭髮剃掉;《聖經》也把長髮看為女人的榮耀,是上帝給人的特殊禮物(人身上別處都沒有什麼毛[xii],唯獨頭上這麼多),同時又能防曬保暖,遮蓋瑕疵,自當多多珍惜。
就是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2009年,國民花在美髮上的錢(洗髮、染髮、剪髮、燙髮、做髮、編髮、生髮、植髮、假髮),高達490億美元[xiii]。果然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一個人蓬頭散髮的時候,也是他心灰意懶的時候。比方蘇東坡喪妻十年,夢見亡妻,寫下有名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夢見的景象:愛妻在梳頭打扮,想必也是他最難忘的事。女人的美,一半是在頭髮上的。你看,公元113450歲的李清照[xiv],在喪夫之後,寫下了「悲深婉篤」[xv]五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日晚倦梳頭一句道盡她的心態,女為悅己者容,如今梳頭給誰看呢?無怪乎她接下去寫道:「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不知易安居士是否因「緣愁似個長」也已是秋霜滿鬢了。

白髮的由來

頭髮為什麼會變白的呢?先看看頭髮的結構:從內到外,頭髮有三個主要部份─ 髓質[xvi]、皮質[xvii]、表皮[xviii],頭髮的成分基本上是蛋白質。在真皮下髮根處有構造複雜的毛囊[xix]其中有幾百根微血管、神經(拔頭髮會痛,剪頭髮不痛)、及「黑素細胞」[xx],主管分泌在皮質中的黑色素[xxi]當黑色素成份高,頭髮呈黑;略低呈褐色,缺乏則呈白色。每一根頭髮自己決定它的顏色,不是由統一「中央」控制的,所以灰髮通常是黑白兩種頭髮的混雜。
筆者在八○年代末葉曾應邀訪問「露華濃」[xxii]實驗室討論黑色素凝聚的問題。他們告知:人體黑色素有許多種,在人皮膚中的黑素細胞受到紫外線的刺激,會分泌黑色素,皮膚因而變黑,又因黑色素的吸收光譜極為有效地濾除有害光線,所以有很好的保護作用[xxiii],他們是打算利用黑色素來製作太陽眼鏡,所以要研究其素凝性質。不知他們的新型太陽眼鏡上市了沒有?
那天他們又告訴我說:當人的頭髮變白的時候,髮桿有時會變得中空(就在髓質的部位),所以當強光照上去,光線可以在髮桿中折射而使頭髮發亮。當天在他們員工餐廳用餐的時候,來了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獨自坐下用飯,飯前他低頭禱告謝飯,剛好一束陽光從天窗落在他的白髮上,閃閃發亮,此情此景真教我一生難忘。《聖經》說得好:「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xxiv]頭髮是人的榮耀,也是悲情的警鐘,李白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其實白色在各種文化中常代表純潔、高雅、尊貴、神聖,何苦將它染黑?

每根都數過

筆者年輕時也曾滿頭黑髮,又多又硬,有如豬鬃,常以為苦。二十四歲那年開始掉頭髮,一把一把的掉。起初我還很高興,因為頭髮薄了一些,容易整理,人也顯得英俊起來。過了幾年,掉的總比長的快,五十年來,只剩下一兩把頭髮了,而且多不長在最需要的地方。如今只好效法約伯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xxv]
人平均大約有十到十五萬根頭髮[xxvi],我們也許會為長出一根白髮而難過,卻不會為失去一根頭髮而傷心。我們每個人只有兩個眼睛、一個鼻子,誰會重視一根頭髮?許多人「沖涼」的時候掉下的頭髮,把澡缸排水管堵塞都是常事;出家人把一頭秀髮全數剃掉(剃度)也都願意。這自己會不斷長出來的東西誰會放在心上?然而《聖經》說上帝顧念我們:「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xxvii],並且應許若非祂許可,沒有人能傷害祂的子民:「你們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xxviii],因為我們在祂的眼中極為寶貴[xxix],連我們自己都不在乎的頭髮,祂也記念;何況我們這個人,祂豈不更珍惜嗎?





[i] 牠們會按時掉毛,(可惜)人的頭髮不會如此(人的頭髮是會掉,但不是一齊掉)
[ii] Daily Telegraph
[iii] Guinness World Record
[iv] 若按照頭髮平均長1.25公分度計算,她十三歲時可能是1967年而非1973年了
[v] 歲月和整形手術可以改變我們的臉,從我的觀點,病理需要除外,其結果差不了太多。
[vi] 《拍案驚奇》卷十
[vii] 《長恨歌》
[viii] 雅歌四章1節
[ix] 撒母耳記下十四章26節
[x] 蔣捷(1245 – 1301)有「宋末四大家」之譽
[xi] 「星星」不是指稀少,而是斑白的意思
[xii] 這是奇怪的事。人若遍體有毛應是個生存「優勢」,護體又保暖。人不見得是會製衣服所以毛掉了(常帶帽子也會成光頭不成?)
[xiii] Economist 2001
[xiv] 李清照(1084 - 1155)最著名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xv] 清人吳衡照在他的《蓮子居詞話》評李清照的《五陵春》
[xvi] medulla
[xvii] cortex
[xviii] cuticle
[xix] hair follicles,含有豐富的「核nDNA」,而髮桿僅含「線粒體mtDNA」,這mtDNA則與他的母親以及他的兄弟姐妹的mtDNA是一樣的(參閱本書〈線粒體-細胞的發電廠〉章)。
[xx] melanocytes
[xxi] Melanin,黑色素有許多種,顏色也有不同
[xxii] Revlon 賣化妝品的公司,2009年營業量約13億美元
[xxiii] 生物的自然產品的功能常是出奇的好,甚至難以複製,這是生命的智慧。
[xxiv]箴言二十章29節
[xxv] 約伯記一章21節
[xxvi] 金髮人頭髮略多(約15萬根),紅髮略少(約9萬根),黑頭髮不多不少(約12萬根)
[xxvii] 馬太福音十章30節
[xxviii] 路加福音二十一章18節
[xxix] 路加福音十二章7節「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