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家庭的特徵

蘇文隆牧師

「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家對我們是否只像個枷鎖,使我們動彈不得?不錯,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但我們再回到神的話語──聖經,就可看出神要我們建立什麼樣的家庭。

一位太太曾很感慨地說:「在我們訂婚前,我的先生像我的孫子,百依百順的;訂婚後,他像我的兒子,有時會和我頂頂嘴;結婚後,他就變成老子,整天在發號施令。我自己呢,在訂婚前,像隻燕子,逍遙自在;訂婚後,像隻鴿子,時間一到,就必須回家;結婚後,就變成鴨子,只有乖乖看家的份。」

另一位先生說:「我不知這是怎麼一回事!結婚前,我確信我非常愛她,我整天想她。但幾年後,我對她漸感厭煩。我們之間沒什麼事可令我驚喜或感興趣。我們共同喜好的東西也一年比一年少。我不喜歡回家!」

年輕人也有他們的抱怨:「我不喜歡我的父母!他們不了解我,也很少和我談話。」

詩篇一二八篇是篇上行之詩,我們可以想像猶太人往耶路撒冷敬拜神時,全家人一路走、一邊唱這詩的「全家福」景象。這詩多次提到複數的「福」,也提到「一生一世」──長壽,以及「兒女的兒女」──多子多孫。這種多福、多壽、多子孫,很符合我們東方人傳統觀念中的快樂家庭。一百多年前,詩人托爾斯泰曾說:「快樂的家庭都有相同的特性,不快樂的家庭卻有各個不同的問題。」一個快樂健康的家庭到底有什麼特性呢?從詩篇一二八篇,我們可以看出:

快樂的家庭乃是以神為中心

「凡敬畏耶和華、遵行祂道的人,便為有福。」(第1節)「看哪,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要這樣蒙福。」(第4節)人若從心裡敬畏神,又以言行遵行神的旨意,這人就會建立一個以神為中心、合心神心意的家庭。例如舊約裡的約瑟,當主母誘惑他時,他說:我怎麼能做這大惡,得罪神呢!」(創卅九9因他有敬畏神的心,所以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

愛是維繫一個家庭很重要的力量。近幾年來,南加州大學教授李奧巴斯卡力寫了好幾本有關愛的書,非常暢銷。他把人與人之間可需要的愛寫得淋漓盡致,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沒提到神的愛,因為有了神的愛,人的愛才能表現出來。大家都知道我們應該愛他人,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有了神的生命和性情在我們裡面,我們才能真心地愛人。

快樂的家庭裡每人都分工負責、互相尊敬

在這篇詩中,我們看出父親勞碌勤儉、母親生育和治理家務,兒女聽從父母,好像橄欖栽子。栽子表示孩子有獨立的個性和人格,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但每人都能分擔家事。

當夫妻都在外工作時,做太太的下班後若還得負責全部家事,就容易引起一些家庭問題。夫妻必須調整觀念、互相配搭,一起分擔家事。在我家裡,我的工作是倒垃圾,起初我很不願做,但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神造女人來幫助男人,我是「頭家」,太太是我的幫手,我分擔這一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我想通後,倒垃圾再也不是一件苦差事了。

快樂的家庭有良好的溝通

「你的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栽子。」(第3節)當一家人常找機會圍繞一起,彼此的溝通就會好;常有面對面的交往,感情也自然地增厚。今天科技非常發達,在地球上的人可以和在月球上的太空人溝通,但住同屋簷下的父母和子女卻無法溝通,或丈夫無法和太太溝通。

有對夫妻很會吵架,每開口就要吵。一天,兩人又吵了,作丈夫的看到外面有兩匹馬拖著馬車,就很感慨地說:「為什麼我倆不能像那兩匹馬同心協力、同負一軛?」作太太的卻說:「那決不可能!因我倆當中有一匹是驢子!」

濃厚的家庭觀念能促進一家人的團結。中國人有一句話把對家的向心力講得好:「我們是吃同鍋飯長大的。」我們蘇家有八位兄弟姊妹,都已成家,散居在台灣、美國和歐洲,每月25日,每家都寫一封信給我們的父母,把這個月發生的事和下個月的計劃簡單報告一下。我們的父母就把這信整理成蘇家的代禱信,再寄給每個孩子。加上偶而電話的連絡,我們身雖相離,心卻相繫,彼此都有很好的溝通。

快樂的家庭重視團體的活動

在今天的社會,大家看起來都很忙,要讓全家人聚集一起必須事先有計劃,例如:每週特訂一個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飯、聊天、做家庭禮拜,或每月一次,全家人一起去公園野餐玩耍。只要籌劃得好,全家大小都能感受其樂趣,自然就會重視這種家庭聚集。

基督徒不只重視個人和家庭的生活,也要重視團體生活,就是教會生活。教會裡有各種團契,藉著參加團契,我們領受大家庭的種種好處。以上所提各項快樂家庭的原則,同樣可以在教會裡實行出來。

從詩篇一二八篇,我們看到:先是一個人敬畏神、遵行祂的道,他的家庭因此和樂,耶和華也從錫安賜福給他。從個人到家庭,家庭到教會,教會到國家,平安歸於以色列,此先後次序不能更改。

求主幫助我們,在家庭裡面具備這些特徵,使我們的家成為快樂的基督化家庭。也就是愛之窩。

photo credit: ~PhotograTree~ via photopin cc
本文摘自台福出版社 《精彩的基督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