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同行(上)



文/莫非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認識他時,他提到散步在他家是一個傳統,一頓飯後必行的儀式。每天晚飯後,必由他父母母鴨帶小鴨似的一行,背著手,挺著肚子,浩浩蕩蕩繞村一周方回。


既然交往下來對他有些死心塌地,兩人又縮短了華衣美食的約會階段,飯後散步便很自然地成為我們「約會」的主要項目之一。

我的住處是座落在各色民族雜居,又以墨西哥「好朋友」為多的中下區。巿景破落,又未經規劃,放眼望去,全是幾張冷淡陌然的不友善面孔。然而到底是老美國了,我們一身短打便衣,他手上還抱著個一加侖的空水罐(加州飲水得用買的),悠哉遊哉地既無視別人街頭有礙風化的親熱鏡頭,亦處之泰然於別人無意略過的眼光。在這街坊擁擠的街道之中,努力地去發掘一些屬於大自然的風景,在那駐足品賞一番。

走多了,閉著眼都能數出第幾家有開得囂張肆意的玫瑰,第幾家有果實纍纍的枇杷樹。對我們這以吃為重的老中來說,面對地上大片任落任爛的水果多少會有些暴殄天物的歎息之心。但也只能站在那憑弔到瓜田李下惹來狺狺狗吠之時,才依依不捨地再往前移步。

一到了路口,他丟下幾枚銅板,灌足了水罐。回頭,手中便多了個沈重傢伙。

水聲咿呀咿的,但卻未停止他空個手在那抓東抓西找我的手。他稱牽手是小型的擁抱。在那開放前進的洋人之中,這是我們稍露尺度的一點感情流露。常常,我會偷窺他一手抱水罐,一手擺著我手時,那臉上洩出的滿足得不可一世的傻笑。中國人說作夫妻是「牽手」,便是這個樣子嗎?在稀疏平常中流動著天長地久的一種感覺?

婚後,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一間小屋。

小屋是座落在一大片綠油油的苗圃邊。因著這片苗圃,開拓了住宅區中的視野,居然可以望見遠山含笑,倦鳥歸巢的美景。

宜蘭來的朋友看了說,這裡像他宜蘭的家;屏東來的朋友又說這裡像屏東。而我看著這一片現代巿區中的世外桃源,只覺得每個人都在想他心目中的那個童年的家。

只是,我很懷疑現在的台灣,是否仍有這樣自然風景式的奢侈?

既有這樣現成的好環境,散步更成為趣味盎然的一件事了。

每晚飯後,老爺一聲令下︰「散步去!」

兩人便手牽手開始住宅區中的巡禮了。

美國人家對房子的「門面」是相當重視打扮的。專人設計的庭院,與色彩調和的油漆,看在眼裡,處處成畫。看多了,咱們眼光也跟著挑起來,總是見過一些「巿」面了嘛!一下是他指著那棟說這設計不錯,一下是我睨著這頭說這佈局不怎麼樣。走東走西,神氣地似國王巡行一般。等一路評論到家,已是夜暮時分。正好,不用為自家奄奄一息的花草覺得臉紅,坦然進屋,算是完成了日行的大禮。

苗圃邊亦是我們每日行程必走的一段。在那,可以望見夕陽在樹影中閃爍的美景,一天下來繃得緊緊的神經,不知不覺地便被晃散開了..........

(未完,待續)


 photo credit: Tuomas_Lehtinen via photopin cc
本文引自宇宙光出版社《紅毯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