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貴的信仰遺產



文/金東煥(韓國牧師 見註)

近年來,許多父母會送兒女上補習班或請家教,非常熱中於兒女的教育,即使經濟負擔沉重,還是讓他們去補習;甚至有些媽媽去打工,就是為了讓子女能夠上補習班。父母心親忙於經濟,孩子自己在家的時間自然就多了。但問題是,花昂貴的補習費或家教費給子女課後補習,而成績果真進步的,事實上是少之又少。

雖然如此,作父母的看到別人的孩子去課後補習,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若不去,成績就會落後。所以,即使財務吃緊,也得跟著別人的腳步,甚至連基督徒父母也怕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便更努力地讓孩子參加補習。

和學生共同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得知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高收費的家教,或是高品質的補習,而是父母親溫暖的愛和關懷。事實上,讀書需要的是自己努力,就算找來最好的老師來指導,但如果本人無心念書,也就毫無意義了。

生活現今如此嚴苛,又緊迫的學業競爭時代裏,學生最需要的是從父母口中聽到一句溫暖的話。然而,很多父母卻認為自己辛苦工作,供孩子讀書及補習,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便是盡到了養育的責任。事實上,這些都只是次要的問題。

因著思想上的差異,使得父母和子女之間日漸難以溝通,並漸漸疏遠。父母和子女都有話要說。

「我每天這麼辛苦的工作供你讀書,為甚麼你不夠努力用功呢?為甚麼不明白我為你所犧牲的一切呢?」

「我因課業壓力而焦慮不安,父母為甚麼就不能對我溫暖一點呢?」


清晨為孩子禱告的重要性


不要認為給子女很多零用錢,或是讓他去很好的補習班就夠了。父母和兒女之間的見解如此懸殊,使雙方均感到疲累。這種情況,就連在基督徒家庭中也是大同小異。不久之前,我和江南教會的主任牧師談了許久,牧師在談話中說到,他覺得和這些父母之間有一道牆。

「不管再怎麼給會友信仰教育,並為他們傳講神的話語,這些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還是完全跟隨人本主義的方式。看到這些基督徒父母,我的心就像被撕裂一樣,他們不惜耗費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補習費,讓兒女去參加課後補習,而他們的功課還是沒有起色。這些人對神卻是那麼吝嗇,看到這種事實在讓我感到非常遺憾。」

其實,這就是韓國教會的現實面,問題在於這種現實太牢固,已經定型,難以改變。我在這裏想說的是,與其留下一百億的財產給兒女,還不如花五年的時間,每天清晨為子女流淚禱告。子女並不會因父母給他們很多零用錢,或是為他們買許多的衣服就會改變;也不會因為送他們去上高學費的補習班,而使他們一夜之間有所改變。因為哪些都是次要的,若沒有解決根本上的問題,是不可能改變他們的。

註:金東煥牧師曾拿下韓國最高學府首爾大學第一名並以接近滿分的成績畢業。但是畢業後,他放棄高薪;毅然決然獻身當傳道人,自願輔導許多失學、貧窮的孩子。

本文引自《但以理讀書法》,道聲出版社


photo credit: starlights_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