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信仰之爭-理性與信心的交響


文/黃小石博士
其實上帝寫了兩本書,而不只是一本。 
--法蘭西斯.培根 

六O年代當我在康乃爾大學唸研究所時,校園中鑄有一 座安德烈懷特1先生的銅像;每天我從住處走去物理系上課,常要從這銅像面前走過。懷特是康乃爾大學的第一任校長,也是一位歷史學家,他對康乃爾大學教育的願景,就是「單單為了真理的緣故而尋求真理。」2康乃爾是美國「常春藤」聯盟3中唯一沒有宗教背景的大學4。懷特最有影響力的著作是他在1896年出版的《科學與基督教神學的事戰史》5,這本書中充滿著濃厚的反宗教情懷,甚至到扭曲真理的地步,完全違背他自己「只為真理而尋求真理」的教育理念,對此我一直耿耿於懷,不能釋然。


那時我剛剛受洗歸入基督,後來稍稍瞭解:懷特的論調雖然對一般民間對宗教的看法有很深的影響,但對學術界的影響不大,許多學者67都指出書中多處不正確的歷史,並常斷章取義引用一些神學家和聖經的話語來支持他「科學與宗教對立」的論點,而且這論點不足以描述科學與宗教真正的關係。1997年喬治亞大學的拉森8教授發表統計,有百分之四十日前活躍的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是持有宗教信仰的「有神主義者」。

這「對立」的講法,淪於過份的偏激,已不再被普遍接納了9。也有些現代的科學史學者10評述懷特的這本著作,說:「他不像是一個公正的學者在研究科學與宗教在歷史上的關係,倒像是一位在法庭訴訟的律師想法子、用手段來說服陪審團。」也許這是因為在過去,宗教曾壓迫科學,阻撓科學的發展,現在要為科學家出口氣。他似乎忘記在十八世紀之前,科學是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可以算是神學的一部份,在許多當時的科學家心目中,科學與神學是完全不衝突的。比方說:偉大的天文學家蓋普勒11,他是以精細的計算得出行星的軌跡是精圓形(而不是當時天文學家都以為的圓形軌跡),他將他一切的發現都歸功於上帝的恩典,讓他可以略窺上帝創造的奇妙。其實,像蓋普勒這類的學者比比皆是,就如波義爾12、法拉第13等等都是有名的例子。

在懷特這本書問世之前的二十二年(1874年),一位名叫約翰威廉醉伯14的化學家出版了一本《宗教與科學衝突史》15,更是轟動一時。在十九世紀科學漸漸受到眾民的注意與尊重的時代,首先提出科學與宗教的對立關係,把科學看成了是另一種宗教,與基督教對比其優劣(若宗教與科學是全然不同的東西,那就是蘋果與橘子,不能同列相比了。)醉伯曾任美國化學協會16的第一任會長,是位受尊重的科學家;至於他對歷史有多深的造詣,實在難說,他在《衝突史》一書中對天主教的立場(教皇的宣言),極力的攻擊,而且引用的歷史資源不明,也常有斷章取義的毛病,有失學者嚴謹治學的態度。科學與宗教的終極目的,就在乎要認識「實存的真象」。它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要認識什麼是真理。科學方法適用於研究自然世界,基於觀察、測量、推理,運用嚴謹的邏輯,建立理論,來解釋自然現象;正確的科學理論就是建立在這些現象上。理論不但能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也能預測還沒有觀察到的現象,因此我們才可憑此漸漸瞭解生命的現象,及宇宙運作的基本原則。

人對宗教(基督教神學)的研究比科學要長久得多。研究神學也有一定的工具,比方說:古文學、語文學、考古學、邏輯、社會學、歷史學等等。正確的神學當建立在啟示的經文上(聖經),並能闡明人的經歷、其內心的光景、道德的標準、生命的意義與歸宿,並一切實存的來源與目的。

科學與宗教都需要運用理性與信心。理性用在科學研究上是刻意的,信心是隱藏的,卻是不可少的;信心的運用在神學上是刻意的,理性是隱藏的,也是不可少的。若是宇宙萬物是出於一位造物主刻意創造的結果,自然與聖經就都出自祂的手筆,同是祂所寫的「兩本書」17,把這兩本「書」合起來讀,才能明白祂創造完全的心意;分開來則只能認識整體的片面,且兩者都不得完全。

宗教與科學若能互相切磋便好,唯在乎所用之方法是否合宜;神學若對科學理論有意見,必須記得:一、科學是基於事實與觀察,是客觀的,若是神學理論與已經建立的事實衝突,則當先檢視自己的立場有無不完全之處,因為真理必是與事實相符的,千萬不要像那位美國印地安那州議員蘭貴比18討論「水門事件」時所說的:「請不要用事實來困惑我」。二、若是神學家對所觀察的事實之正確與否有意見(比方說:與神學立場不合),則當用適當的科學方法來與科學家討論,因為科學的理論是得自科學方法的運用。故此,神學家也當受科學訓練,才能有合適的溝通;不可一味指稱科學的立場與聖經不合,就順意攻擊或反對。三、若是科學家對神學的立場有意見,也當瞭解:神學也是出於嚴謹治學的結果,不可隨意輕看神學家的結論;科學至今仍然是在進步的過程中,換句話說,就是還有許多不完全(或失誤)、可以進步的地方。要與神學家對話,也得明白如何運用上述研究神學的工具,接受神學教育,才能有效地溝通。科學與神學不當採取對立或攻擊的態度,而當視彼此為互相切磋的戰友,為要把真理發明出來。真理不但是要符合事實,也更需要有一致性。愛因斯坦說得不錯:「科學沒有宗教,是跛的;宗教沒有科學,是瞎的。」19

謙卑是治學的基本精神,俄國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藍道20曾說:物理學家是「常常出錯,卻充滿自信」21一言道出科學家的驕傲。神學家也自有他們的問題,否則也不會發生歷史上許多迫害科學家的事情了。他們自以為是為神大發熱心,其實常常只是出於無知,所以蘇格拉底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這便是他的大智慧了。


注釋
---------------------------------------
1. Andrew Dickson White (1832 - 1918)
2. “……truth shall be sought for truth’s sake”
3. Ivy League School
4.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等「常春藤」學校的前身,都是為了訓練神學生而設立的;康乃爾卻不是如此,康乃爾的校訓是 “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 。
5. History of the Warfare of Science with Theology in Christendom, 可在網上閱讀:http://abob.libs.uga.edu/bobk/whitewtc.html
6. “The Conflict Thesis" Science and Religion: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by Colin A. Russell,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2
7. Science and Religion, Som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by John H Brook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91
8. Edward J. Larson, Nature Magazine, April 1997
9. 比方J. H. Brooke說: “In its traditional forms, the conflict thesis has been largely discredited" J. H. Brooke, Science and Religion: Som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10. Professor Lawrence M. Principe, History of Science, Medicine and Technology, Krieger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1. Johannes Kepler (1571 - 1630)
12. Robert Boyle (1621 - 1697),英國化學家,發現波義爾氣體定理。
13. Michael Faraday (1791 - 1867)
14. John William Draper (1811 - 1882)
15. History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By John William Draper, 可在網上閱讀:http://etext.virginia.edu/toc/modeng/public/ DraHist.html 。
16. America Chemical Society
17. 出自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1561 – 1626)Francis Bacon: “God has, in fact, written two books, not just one. Of course, we are all familiar with the first book he wrote, namely Scripture. But he has written a second book called creation.
18. Earl Fredrick Landgrebe (January 21, 1916 - July 1, 1986) He served as an Indiana state senator and United States representative. He is remembered for his famous line at the Watergate hearings: Don’t confuse me with the facts.”
19. 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 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
20. Lev Davidovich Landau (1908 - 1968),偉大蘇聯理論物理學 家,獲得1962年諾貝爾物理獎。
21. “Astrophysicists are often in err, but never in doubt"


本文摘自宇宙光出版社《實存的真相》

photo credit: madmack66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