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孩子選拼圖?──兒童職能治療專業分享


文/林毓雯(大同兒童發展中心職能治療師 )

所謂拼圖,指的是以平面圖形為主的拼砌玩具,兼可用於教學和娛樂,是父母常常使用的玩具或教具。

然而,拼圖的種類那麼多,該如何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挑選適合的拼圖,以及該如何引導,才能增加孩子玩拼圖的成就感?這是許多關心兒童成長的父母,都想知道的問題;以下由簡單而困難,一一介紹。

一、單一鑲嵌拼圖



單一鑲嵌拼圖中,一個圖片便是一個完整的拼圖板塊,每塊拼圖各自有相對應的凹槽(即「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概念)。

適合對象:動作尚未發展成熟的孩子。


二、有框規則拼圖

由兩片或以上的拼圖板塊構成一個完整的圖形,拼圖的切割方式會按照圖形的部件形狀來切割,例如完整圖案若是一輛汽車,則板塊會按照輪子或窗戶的外圍來切割,因此每個部件仍是完整的。

適合對象:學習辨別整體圖形、單一部件出現位置的兒童,但尚不挑戰較複雜的視知覺能力。


三、有框不規則拼圖

此類型拼圖,是坊間最常見的類型,由兩塊以上的拼圖板塊構成一個完整的圖形,但切格的方式沒有按照圖形部件的邏輯來切割,因此只能參考每個板塊上的線條和顏色為線索,以及對完整圖案的概念來完成拼圖。

適合對象:對完整物件有初步概念的兒童。




四、無框不規則拼圖



這種拼圖,和上面提到的不規則拼圖是用一樣的切割方式,差別在於拼完之後的圖案,其外圍就是整體拼圖的外緣(無框),因此會少了有框拼圖的最外圍邊緣形狀的提示,難度也隨之提高。

適合對象:對完整物件有較清楚概念的兒童。









0-4 歲孩童的發育過程


除了選擇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拼圖類型之外,教導孩子可以理解的拼拼圖相關策略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嬰兒在五個月大時,就會撥動片狀的物品,1-2 歲時可以用手指抓取較精細的物品2-3 歲時可以配對形狀。因此可以在 2-3 歲的階段練習拚鑲嵌板,並在過程中教導如何旋轉拼圖、將反過來的拼圖翻成正面等技巧。3-4 歲時開始可以拼三到八塊的拼圖,此時可以教導如何從拼圖的邊緣片塊拼起的策略,可以帶著孩子的手去觸摸最外圍的拼圖的邊緣,讓孩子了解到外圍的拼圖與內部的拼圖,在形狀上的明顯不同,4 歲以後,兒童可以完成 8-25 塊的拼圖


其他挑選策略


練習拼拼圖有助於幼兒視知覺和認知概念的發展,然而隨著每個每個孩子的優勢能力不同,學習的速度仍會有約略的差別,以下提供幾點調整難易程度的策略供父母師長參考,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最高的成就感:

1. 調整拼圖的厚度:這方面的調整和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有關,越厚且大塊的拼圖越好抓握,小且薄的拼圖則會在拼拼圖的過程中,同時挑戰孩子的精細操作能力。


2. 調整拼圖的片數:拼圖切割成越多片,拼成一完整圖形便越困難。

3. 選擇拼圖圖案的線條和顏色:圖案越簡單且顏色越單純的拼圖,適合剛開始練習拼拼圖的小孩,且圖案的背景越單純的拼圖,在視覺上的提示越清楚。


4. 立體拼圖:當孩子在平面拼圖的操作已經純熟時,可以開始挑戰難度較高的六面拼圖(如左圖)。


首圖來源:Mitch via flickr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