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功課更優先的事


/金東煥(韓國牧師 見註)

擁有讀書的意志雖重要,但仍有比讀書更為優先,那就是在開始讀書前,即使再沒有時間,也要利用五分鐘的時間來禱告,然後再讀五分鐘的聖經。若是高中生的話,就請你讀箴言。

讀多次的箴言,能夠對語言領域的科目產生很大的幫助。箴言裏含有深奧的邏輯,蘊藏許多值得思索的問題。不要捨不得在讀書前,花十分鐘至十五分鐘的時間讀聖經和禱告。

如果想要使自己的功課更好,可以試著讀英文聖經的箴言。有些英文聖經的版本像英文字典一般,在英文單字下端用韓文作出解釋。每天利用英文聖經比對箴言的英、韓單字,照這樣讀一個月後,下一個月再反覆看。

因為先看過單字之後再閱讀文章,就比較容易了解文章內容。這樣的作法不但同時能讀聖經,更能學習英文。在新約聖經中,我認為高中生比較適合念羅馬書。

念書時,不要持續不斷唸五十分鐘以上,要集中精神讀四十至四十五分鐘之後,閉上眼睛休息十到十五分鐘。並想一下接下來要讀的科目,或是默想神的話語,最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頭腦清醒。接著,再利用四十分鐘更深入讀書,然後再休息二十分鐘,這就是讀書的秘訣。
並不是一口氣花四小時讀同一門科目,就能夠讀得很好、很順,而通常是在讀了一、兩個小時的書之後,便會感到厭煩。這時,就利用零碎的時間來閱讀語言方面的科目,或是背英文單字。但不能用一整個小時的時間來背英文單字,背單字就是要利用很累的時候、或書念不下去時,或是壓力太大而需要紓解壓力時,唸出聲音來背三到三十分鐘左右。

簡單來說,假設一個數學不好的學生,一天平均讀四個小時的數學和兩個小時的英文。他最好利用兩個小時集中精神讀數學,再讀一小時的英文,接著再讀兩個小時的數學,最後一小時再拿來讀英文。用輪流的方式,確實會比較有效率。

如果計畫要讀兩個小時的英文,要用三十分鐘練習閱讀測驗,用三十分鐘練習文法,再利用三十分鐘練習閱讀,接著三十分鐘再練習聽力。利用這種方式,正確分配時間來讀書,才能提高效率。讀數學也是一樣,若計畫要讀四個小時,一個小時可先讀共同數學的某一部份,再利用另一個小時讀共同數學的另一部份。這種分段讀書方式比較有效。

註:金東煥牧師曾拿下韓國最高學府首爾大學第一名並以接近滿分的成績畢業。但是畢業後,他放棄高薪;毅然決然獻身當傳道人,自願輔導許多失學、貧窮的孩子。


本文引自《但以理讀書法》,道聲出版社

photo credit: Robert Scott Photography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