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選食用油,吃得更健康


文/胡雅美(退休教師 主婦聯盟資深志工)
食用油在前陣子的「假油毒油」風波後,可不再只是婆婆媽媽的問題,而是轉變為全民所關注的重大民生議題。



人體需要適度的油脂,而油脂是六大營養素之一。我們吃進的脂肪不是只有來自烹調用油,食物中也含有脂肪。除肉眼可分辨的脂肪外,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看不見的脂肪。其實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其基本的口感是:很「香」、很「酥」、很「鬆」,如香香的蛋糕、酥酥的派餅、鬆鬆的綠豆糕...等,這些「粉油粉香粉好吃」的食物,不但脂肪含量高,相對的熱量也很高!因此當攝取到脂肪含量較高的食品時,可千萬要小心「一口接一口,好吃擱唰嘴」的後果!

所謂肉眼看不到的脂肪,指的是一類含有磷脂質的食物。因為磷脂質具特有的親水及親油性,讓食物中所含的脂肪,得以順利地藉由磷脂質的保護而隱藏於其中,如甜甜圈、冰淇淋、油豆腐、沙拉醬、肉鬆、火腿、薯條、月餅、燒餅...等食品都含有較多量的油脂。

大體上,營養學會將油脂類劃分為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而不飽和脂肪酸又可分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性不飽和脂肪酸(脂肪中因脂肪酸結構不同而區分)由下表可瞭解其間的相異點:


註:但由於其易被氧化,因此化學性質並不穩定,可能與某些癌症的發生有關。研究也發現,攝取過多的多元性不飽和脂肪酸,會降低好的膽固醇(即HDL)為了家人的健康著想,平日除了應少吃油炸食品外,家中可準備兩種以上不同的食用油,再根據各種油脂的特性,選擇最適合的油品來烹調食物,才能吃出美味吃出健康。那麼到底如何選擇合適的烹煮油品?不仿參考下面的說明,相信你可以不再被黑心問題油傷透腦筋了。



愛的小叮嚀: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膫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聖經 馬太福音7:22-23


photo credit: Food Thinkers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