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著公共環境衛生改善,醫藥科技進步,早在1993年台灣就已正式進入聯合國界定之高齡社會,高齡社會族群以年齡區分為三期:
(一) 輕老期(young old):65~74歲。
(二) 中老期(aged):75~84歲。
(三) 老老期(oldest-old):85歲以上。
根據永慶慈善基金會 2012 年11 月「全齡住宅需求熱度調查」發現,在台灣有高達 70.1%的民眾是兩代以上同堂的家庭結構,其中,家中有長者的比例更高達 76.8%,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中長輩因著年齡較長,身體機能逐漸老化,居家環境的安全防護非常重要,跌倒-是家庭中發生意外事件排行榜第二名,故不得不慎,當小心防護。
老年人在家中常見發生跌倒的情況與預防措施-
1. 家中地材是採用大理石、磨石子等無止滑作用的材質建造,若是地面有積水,容易使走過者滑倒,最常見發生的地方是浴室和廚房,不單是老年人,連青少年、成人、兒童,若不小心也難倖免。
※ 預防措施:
(1) 可在進入室內時,換穿止滑係數較高的拖鞋。
(2) 浴室或廚房使用防滑地墊,一般五金行或特力屋大賣場,都很容易買到。
(3) 看見地面有積水,立刻擦乾,清除積水,絕不可等一下再擦,常常意外就是在這「等一下」時發生。
2. 在拖地或擦地板時太濕,不容易晾乾,使不注意的家人走過時滑倒。
※ 預防措施:
(1) 使用二塊抹布擦地,一塊濕布,一塊乾布。當濕布擦完後,立即用乾布擦淨,此法可確保地面隨時保持乾地情況。
(2) 擦地板時,可分為二邊擦拭,先擦一邊,留另一邊讓家人行走;再換邊擦拭。
3. 家中地面有過多的擺製品或兒童玩具,沒有收妥,散置地面,絆倒家人。
※ 預防措施:
(1) 教導家中幼兒玩具玩完,養成自己要收妥的好習慣。減少讓父母或爺奶疲於奔命地收拾玩具,亦可隨時保持地面清淨。
(2) 家中勿有太多擺設品並整齊排放。家中物品擺設,可依據室內空間大小,調整室內擺製品。家中東西若太多,當有些取捨並整齊排列,以盡量保持寬敞走道,以策安全。
4. 家中窗戶設置不可低於60公分以下;陽台高度、樓梯圍欄不可低於85公分以下,否則,容易因不慎而跌落屋外,墜落受傷。家中若有幼兒者,更應加強謹慎防範。
※ 預防措施:
(1) 最容易的檢測防範方法,就是不要貼近低於自己腰部的欄杆,減少一時頭暈而 翻落。
(2) 定期檢查家中的窗戶、欄杆、鐵窗、樓梯扶手、樓梯圍欄等,若有老舊或鬆動現象,宜馬上修理或汰換,以減少意外的發生。
5. 被過長的桌巾、窗簾拉繩、延長線、或電器用品之電線絆倒。
※ 預防措施:
(1) 使用適當的桌巾,若過長,可折疊後再鋪設;鋪設桌巾嚴禁垂落地面。
(2) 無論延長線或其他電線,一律要沿著牆面佈線,並使用寬膠帶固定妥當。
6. 樓梯間或房門口宜備有小夜燈,以有足夠的光線給夜間起床活動的家人,否則會因視線不清發生跌倒意外。
緊急處置-跌倒意外發生把握『安靜沉穩』執行『不動』、『固定』、『檢查』、『送醫』等四大步驟-
『不動』:發生跌倒,旁人不要輕易移動他,傷者本身可選擇一個較舒適的姿勢坐下或躺下。會這樣做,是預防不知發生部位的骨折處,挫傷身體其他重要器官。
『固定』:首先固定個案頸部。一般人不會隨時準備著護頸供受傷時使用,那怎麼辦?很簡單!不要動他,保持平躺或原來的姿勢即可。這樣可預防若是發生頸部脊椎骨折時,可保護他,減少全身癱瘓的危險機率。
『檢查』:粗略查看全身受傷部位及外觀出現症狀。何處出血?何處骨折?何處疼痛?何處紅腫?意識狀況如何?有無呼吸?有無心跳?有無嘔吐?是否焦慮?這些初步評估,可以幫助我們決定並掌握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送醫急救?
『送醫』:若是一些表皮擦傷、淤青,約2~4週可自行痊癒。嚴重者如:意識不清、昏迷不醒、出血不止、開放性骨折、大範圍傷口者,當緊急呼叫「119」或「110」,救護車緊急送往離家最近的醫院施行急救,不要拖延。
※ 簡易一般急救原則:
(一) 先確定自己和傷者都沒有進一步的危險,否則宜先尋找並移到安全地點,再做進一步評估與處理。
(二) 力求鎮靜、有條理、有次序的檢查並觀看受傷者受傷的嚴重程度:
1.評估意識狀態-叫他的名字,有無應答?能否說出自己的名字?傷者能否說出或指出哪裡不適?哪裡疼痛?自己說出現在身處何處?發生了什麼事?若都能一一回答,則無需過於擔心;若開始清醒,但漸漸失去意識或言語不清、胡言亂語者,都可能是已身受嚴重傷害,尤其是頭部損傷,需爭取時間,趕快送醫急救。
2.呼吸狀態-正常人的呼吸速率是規律的、不費力、呼氣無異味,每分鐘12~24次。肉眼觀看傷者胸部起伏若需用力呼吸、哮喘、不規律、或呼氣有異味的呼吸,起伏速率低於每分鐘12次或高於每分鐘24次,都是不正常的呼吸。
(一般常見酒醉者呼氣,有強烈酒精異味;糖尿病昏迷者,呼氣會出現水果味)
3.心跳狀態-正常人的心跳速率是規律的每分鐘跳動60~90次。可用我們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合併測量手腕處的撓動脈或頸部兩側的頸動脈,可清楚測得心跳次數。若心跳速率每分鐘跳動低於60次或高於90次、不規則跳動、跳動過快又微弱者,都是異常反應,有可能是發生血管阻塞、內出血、休克的前兆,切勿遲疑或躭延,需趕快送往醫院急診。
(三) 立即止血-眼睛看得見的出血點,直接按壓出血處,立即控制給予止血。
(四) 減緩受傷者焦慮、躁動不安的情緒。告訴他,你會一直陪伴在旁邊;告訴他,你已經瞭解發生的情況;情況已被控制住了;已經有人在協助處理了;使其安心。
(五) 儘快求救:若情況您不能掌握,或需緊急送醫的狀況,最好請求周圍的人打電話通報『119』協助,若週遭沒有人在,需您親自報警,也不可離開傷者太久。
求救『119』、『110』時要特別注意-
- 說清楚講明白您的正確住址/地點。最好能說出附近明顯目標,以求救護人員能快速找尋。若有二人或多人時,則一人立即到大門口,等候救護車到來,並指引救護人員快速到達意外現場。
- 說清楚講明白您的聯絡電話號碼,以方便隨時聯絡或確認訊息使用。
- 說清楚講明白發生意外緊急事件的類型及患者受傷的嚴重程度。
- 說清楚講明白傷患人數、性別、大約年齡、您需要的特殊支援。如:一位產婦將要生產、老年人昏倒、發生車禍,司機卡在駕駛座---等。
- 報案絕對不可先掛斷電話,一定要聽到『119』、『110』先掛斷電話,嘟!嘟!聲後,我們才可掛斷電話,以確保對方已經得知我們的需要。
誰都不希望碰到意外傷害或緊急災難的事情,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孰悉簡易的急救原則,可幫助我們在緊急關頭救人救己一命,逢凶化吉,將傷害降到最低!
圖片來源:Wen-Cheng Liu via flickr 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