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卑的畫像


文/黃小石博士


謙卑是一切美德的根基,所以人的心靈中若是沒有謙卑,其他的總行就只能僅僅在表面上存在。1
──奧古斯丁 
謙卑的人是什麼樣子?你見過嗎?

小時候家中請客,每次入席都得花上好長一段時間,我所不能瞭解大人們奇特的舉止,就是誰該坐在「上座」的問題。那座位在我眼中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是大人們卻似畏之如虎,死也不肯坐上那位。後來才曉得這是中國人謙卑的表現。長大後,信了耶穌,發現基督徒儘揀教堂後面的位置坐,後來曉得這是基督徒謙卑的表現(有時也許會讓講員謙虛些)。

許多人都要別人看見他的謙卑,若不讓他表示謙卑一下,就是看他不起,那就非拼命不行了。這種場面我見過不少。另外一件小時不懂的事就是大人們似乎是經不起稱讚的「阿姨,妳的衣服好漂亮!」「有什麼漂亮?人都已經是老太婆了!」「阿姨,妳的聲音很好聽!」「有什麼好聽,難聽死了!不要亂講!」說他好,好像是在說他壞。原來這也是謙卑。

許多人的口都非常謙卑(也許因為「謙」字是言字部 吧)。中國人常自稱「在下」、「卑人」、「鄙人」、「卑職」、「小人」、「小子」、「敝人」、「區區」、「不才」、「後生」、「末學」、「後進」、「微僕」……。這些不同的自稱,在英文都只是一個大寫的「I」2字,所以當我們說「在下不才」或「小子無能」等話,就是雙重謙卑了。只是有些自稱「在下不才」的人,有時眼睛不大好,常常是「目中無人」的。這事我也聽過很多。

人的問題常常就是「己」,真的謙卑是難的。「卑」不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字,常常與「卑」連在一起的字,我們都不喜歡。如:卑賤、卑下、卑劣、卑鄙、卑怯……,這不是一個健康的自我形象。謙卑的人難道是有「心理問題」的人嗎?「除了謙卑以外,我什麼都比不上別人」,這個主題的變奏曲是不難聽見的,所以謙卑是種習俗的要求,人也藉著「謙卑」來顯露自己。「己」正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根源,人常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也是一人獨大的。

有人若以為自己有強人之處,如: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漂亮、比別人高大、比別人能幹……,他會以為一個沒有什麼可以驕傲的人才是可憐的人,但是擁有這些過人的條件,並不是他自己的功勞,有些歸功於他的「天賦」,有些歸功於他的出身(也是「天賦」)。人若真的看見這事,不但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可驕傲的地方,反而更知謙虛感恩。我們的出身、我們的基因,不是我們的選擇,而是一種無條件的賦與,這種自卑的情懷是合理的,也是健康的。若反而自高,不但顯出無知,更是得罪那賞賜恩賜的上帝。聖經上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3所以,凡在恩賜上過人的,理當服事那些恩賜不及的,免得人因自高而落在那惡者的網羅裡,當記得經上說:「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4

若人在恩賜上有欠缺的,是上帝把謙卑的心賞賜給你,要與你同行。我們在世的年日原都窄如手掌5,轉眼即過,即使有些苦楚,比起上帝所要賜與的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就真如保羅所言,是「至暫至輕的苦楚」6了。上帝應許給謙卑人的福有兩重:虛心的有福(喜樂)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7。真的謙卑正如奧古斯丁所說的,是一切美德的根基,因為人看見了他自己真實的光景,這「真」情的流露,是人的善8。謙卑不是用來教訓別人所當行出的美德,蕭伯納曾諷刺地說:「教會當學習謙卑像教導謙卑一般」9

當人凡事以自己為中心的時候,人度量價值的標準就是自己,所以他們的價值是在乎比別人好,這不但不是謙卑之道,反成為許多人與人之間爭執的來源,因為自高的人是唯我獨尊的。聖經說這樣的人是:「他們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乃是不通達的」10,這裡的「不通達」就是不聰明、不合情理的意思。

除非人能得著一個正確的自我衡量標準,否則謙卑真是太困難的事。一旦人意識到他是上帝所創造的,這位造物者才是人的世界的中心,這個基本概念的改變,就是聖經所說的「悔改」。

馬可福音被許多聖經學者認為是最早的一本福音書, 其中記載當耶穌開始傳道時的信息,就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11。這裡「悔改」一詞的原文(metanoeo)是「有重新的想法」的意思,這是人能認識上帝的第一步,從一個唯我獨尊、自我中心的想法中走出來,看見上帝才是生命真正的中心。

當一個人真的認識上帝12,上帝的靈就住在他的裡面13,於是他的生命就改變了,正如聖經所言:「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己過,都變成新的了。」14一個人生命裡面的改變所自然形之於外的,就是謙卑,這是上帝的靈的記號,也是基督的記號15。這些不只是在於表面的行動和言語,而是這個人內裡的本質。

是不是所有稱為「基督徒」的人都真的是基督徒?真的基督徒必會遵照基督的話去行16。外表看起來敬虔的人,也不見得是基督徒,所以耶穌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17這些人都是藉著主名做了一番大事,但主卻不認識他們(也許他們只是「利用」主去成就他們自己可誇的事業)。那麼,誰才是「真基督徒」呢?基督徒這名詞含有「小基督」的意思,是第一世紀在安提阿城(今日的土耳其)的人給當地跟隨基督的人所起的名字。

基督是什麼樣子,聖經對祂的描繪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祂是一個謙卑的人。祂向一切跟隨的人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18一個謙卑的人不高看自己,也不低看自己,而是「不看自己」,因為我自己不是這宇宙的中心,上帝才是。不用為上帝賜給我們的恩賜過份謙遜,一切恩賜都是上帝的榮耀,祂給恩賜的目的,本是要我們藉此服事他人,榮耀上帝。

聖經說:「救主以色列的上帝阿,你實在是自隱的上帝」19,凡心裡柔和謙卑,生活作息,以安息為佳、以恬靜為美,默默與主同負一軛,這正是一個真實謙卑之人的畫像。


注釋
---------------------------------------
1. “Humi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the other virtues, hence in the soul in which this virtue does not exist, there cannot be any other virtue except in mere appearance.”
2. 據筆者所知,「I」是英文中唯一大寫的「普通(代)名詞」,這種寫法源於西元十三世紀,於十八世紀後通用
3. 哥林多前書四章7節
4. 雅各書四章6節
5. 詩篇三十九篇 5節
6. 哥林多後書四章17節
7. 馬太福音五章3節
8. 請參閱抽著《善惡的省思》宇宙光出版社(2007),ISBN: 978-957-727-342-0,第一篇第二章
9. George Bernard Shaw (1856 - 1950), “Church must learn humility as well as teach it.”
10. 哥林多後書十章12節
11. 馬太福音三章2節
12. 約翰福音十四章7節
13. 約翰壹書四章15節
14. 哥林多後書五章 17節
15. 腓立比書二章6-8節
16. 約翰福音八章31節
17. 馬太福音七章21-23節
18. 馬太福音十一章29節
19. 以賽亞書四十五章15節

本文摘自宇宙光出版社《實存的真相》
photo credit: Molly Sabourin via flickr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