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
清晨7:00
文/朱延智博士
職涯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從剛踏入社會的職涯性向摸索期,選定工作領域的發展期,到最後可能面臨職涯大躍進的穩定期。
摸索期可長可短,「但最好不要超過三年時間」,轉職是每個人在職涯中,都會面臨的抉擇,譬如像個人離職、企業併購、企業精簡與改造、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時,隨同移轉的從業人員,都屬於職涯的摸索期。職涯轉換應該是有計畫、有目標的行動,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而不是逃避現實環境﹔尤其是不滿現狀而萌生驛動念頭的人,更不可意氣用事而躁動。轉職此階段可分為「買方市場」及「賣方市場」,求職者若能占到賣方市場的位置,對個人是較有利的,挑選的空間也愈大。無論是「買方市場」及「賣方市場」,在財務規劃的方面,至少需要預留三~六個月的現金在身邊,如果自我評估半年,沒有收入撐不過來,就千萬不要躁動。在轉職前,如果能多準備幾個錦囊,不論遇到什麼狀況,讓自己永遠有備案,如此才能有效降低轉職風險。
若從組織職涯管理的過程來看,對於職涯早期(Early-Career)的員工發展活動,企業需要傾向於運用非正式的指導、諮詢及導師的方式。同時,組織由於人員的減少,每個員工需要學習多項技能,因此對於員工,發展傾向多元化的工作指派方式,譬如像工作豐富化、工作輪調、特殊工作指派等方法,均可以擴大員工技能的種類,應是一般企業組織值得採用的員工發展方法。
處在職涯中期(Mid-Career)的員工,也就是到了工作生涯的高原期。三個不同時序的階段,各有不同的目標任務,當中以摸索期過渡到發展期的「黃金五年」最為重要,因為在黃金五年裡的任何變化,將有可能會影響到未來二十年的職涯發展。最常見的是工作生涯成長的瓶頸,升遷也充滿著許多的障礙,因此,較不容易發現適合的升遷職務。對這些人而盲,組織應有週期性的技能評估,因為定期評估能時時提醒,需要增加哪些技能,才能確保處在職涯中期的員工,不會輕易被降職或被辭退。此外,企業可增加這些員工多功能的訓練,協助他們透過在職訓練,學習到多項能力,確保未來表現及升遷的機會。
對於職涯中期的人,必須要保持不斷的學習與成長,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因此可以看到有許多經理人在職場中,又回到學校進修EMBA。在未來的時代,每個人都要在學業中做精進,重新認識、重新學習、重新檢視並增強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處在職涯晚期的員工(Late-Career),企業應提供他們提早退休的諮詢協助,使得這些員工可以儘早規劃退休後的生活,提高他們自願退休的意願。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提早退休的方案中,不宜有太高的經濟誘因,否則,組織中一些擁有高度核心技能之資深員工,也會提早退休,而使公司的競爭力削減。此外,企業若為了善用一些退休的員工,也可以聘請他們利用部分時間,從事兼職工作或是將工作外包給他們,以增加經濟上的福利。。
本文引自《人力資源管理》
photo credit: Mays Business School via photopin cc

關於我們: Love touch 愛觸動雜誌
一份觸動全球華人心靈、生活全方位的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