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導是愛的內容

文/蘇文隆牧師

日本人說:「孩子的右手由父母牽著,左手由老師牽著,以同樣的步伐往前進,這就是成功的教育。」但今天的學校並不能提供充足的教育,很多父母就把教育的責任分一部份給電視,請電視做機械褓姆。孩子每天花很多時間在電視機前,影響了他們的眼睛,也影響了他們的性格的成長。在電視色情、暴力和不正確的價值觀念下,孩子耳濡目染,到青少年期,問題就漸漸顯出來。

作父母的要隨時隨地小心翼翼,那麼,我們當如何教導子女?

1.父母雙方都要負責,互相協調

「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箴一8)「我兒,要謹守你父親的誡命,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箴六20所以作丈夫的沒資格對太太說:「你怎麼沒把孩子教好!」,作太太的也不可對孩子說:「去問你爸爸!不要來吵我!」有賢妻良母,也要有賢夫良父,孩子才能得到好的教導。

在教導孩子時,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個性不一樣,教導的方式就不應一樣,但原則應相同:該罰就罰,該賞就賞,這種家庭才能和諧一致。不要在孩子面前打對台,媽媽對孩子說:「不洗手,就不要來吃飯!」爸爸在旁唱反調:「用筷子吃飯,又不是用手抓,何必一定要洗手!」這樣的父母怎能把孩子教得好?夫妻有不一致的看法時,應在孩子背後商量好,不要在孩子面前吵。

2.隨時要做好榜樣

一天,我看到一部車貼一張bumper sticker:“Don't follow me. I am lost, too.”這雖很幽默,但作父母的決不能對孩子講這種話,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每時刻都在觀看父母做什麼、說什麼,不管父母願不願意,他們隨時隨地在揣摩學習,所以日本格言說:「兒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兒女的教室。」古語云:「上樑不正下樑歪」,夫妻倆若常大聲吵架,他們又怎能對女兒說:「你不要常罵你弟弟!」?

3.常與孩子溝通

「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六7談論一定要有對象,一定要花時間。在事業、社交、教會服事外,我們一定要撥時間出來和孩子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是不可隨便省略的。

我的孩子尚讀小學時,有一天我要他們寫三件父母做的,最令他們高興的事。女兒寫:買東西、談天、關心;兒子寫:一起玩、相處得好、買喜歡的東西。兩個孩子個性不一樣,但他們都喜歡父母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這是孩子應享有的權利,今天很多孩子卻沒有這福份,因父母剝奪了這權利。

交談、溝通是雙向、不是單向的。父母向孩子說話,也必須肯花時間聽孩子講話。若孩子小時,他每次要和你講話,你就說:「講這些沒用的事幹什麼!」或「不要來吵我!」等,孩子到青少年期,他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困擾時,就不會來找你談,他以為:「和我父母談沒有用,他們不了解我,我也沒興趣聽我講。」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溝通能愈早開始愈好。你不只是他們的父母,也是他們的朋友,到了青少年期,你就不必擔心他們在外搞什麼而你都不知道。

4.管教要殷勤
孩子做錯時,就要管教。聖經裡箴言一再提到管教,希伯來書十二章也提到愛心的管教是何等的重要。管教與愛必須並行,如同一雙筷子,這樣才能把孩子教養得好。

管教孩子時要注意幾件事:

    a.  言出必行,用溫和堅定的態度,孩子才知道你不是唬他,或開玩笑的。

    b.  一件一件事慢慢講,一步一步教孩子如何做,不要像開機槍,一下子要求一大堆。

    c.  用智慧來對付孩子的反抗,讓孩子的體力和活力有正常的發洩出路。例如:父母不喜歡 孩子把客廳弄得亂七八糟,就要有一房間可讓孩子盡情地玩鬧。

    d.作父母的若發現對孩子罵錯了,或處罰太嚴厲了,就要提起勇氣向孩子道歉。很多中國人 的父母無法做到這點,反令孩子心裡很不服氣。「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不合聖經的教導,因我們都是罪人,都需要耶穌的拯救。

photo credit: lorenkerns via photopin cc
本文摘自台福出版社 《精彩的基督化家庭》